Skip to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宗教研究
文学硕士课程
科目列表

宗教研究文学硕士课程 - 科目列表

科目列表

Core Course 必修科目

RELS5005 Theories of Religious Studies 宗教研究理论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宗教研究成为理解现代社会的重心。本课程会通过研究宗教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将宗教视为一社会制度,辅以社会学,人类学,和宗教研究的方法来研究之。本课程将关注宗教如何转变;并且在其之上,探讨在全球社会转变的过程中,宗教发挥何作用。本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研究方法和概念,以了解宗教的社会组织和宗教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

 

课程将重点关注经典和新兴议题,并分析与之相关的案例研究。学生将:

  • 了解宗教是如何塑造的,同时,了解宗教如何塑造其存在的社会领域;
  • 了解熟悉宗教世俗化,生态学理论和其他宗教上的发展;
  • 了解宗教与国家、经济、文化等其他社会机构的关系。


Area 1: Religion, Heritage and Context 宗教、传统与处境

RELS5118 Studies on Chinese Buddhism 中国佛教研究  

课程旨在通过历史的顺序考察,了解中国佛教的发展。首先课程的导言部分将综合介绍早期中国佛教的译本和注本,随后集中关注印度佛教教义的中国模式解读,重点主题包括天台宗、唯识宗、禅宗、净土宗等等。本课程的目标之一是探问在中国文化和传统的特殊环境下,中国佛教思想与中国本土哲学的紧密关系。

RELS5121 Popular Religion in China 中国民间宗教 

民间宗教是中国人日常生活的信仰,即普罗大众基於自己的信仰而进行的宗教活动,著重灵验和实践,可简称「拜神」。课程分三方面:第一部分讲述民间宗教的概念、民间宗教研究理论、方法及学术回顾;第二部分通过个案研究,包括关帝、张桓侯、妈祖、黄大仙、哪吒等神只崇祀,探讨神只与会馆、信仰与地区社群之关系;第三部分论述近代以来民间宗教的形态、与社会转变之关系,例如民国初期兴起的宗教结社,综合多个宗教传统、以扶鸾救劫为己任、将宗教与慈善活动紧密结合,近年学术界称为「救世团体」。1920-1930年代「破除迷信」运动的冲击;以及近年民间信仰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互动关系。

RELS5123 Taoist Thought 道教思想 

道教土生土长於中国,与中国传统文化共生共存,深刻地影响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信仰、人生思想和道德传统。本科旨在增加学生对道教思想的基本认识。本课旨在介绍在道教的历史发展中,涉及的道教教义和思想,包括科仪、修炼、内丹、成仙、忏悔、承负、生死、拯救、末劫等课题。本课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份:一是近代道教历史的发展;二是道教神明信仰、道藏经典、成仙教义、生死观、及救度思想;三是道教斋醮科仪及性命修炼的神学思想。第一部份内容包括道教概论及晚清至民国以来现代道教的演变。第二部份内容包括道教信仰、神明崇拜、鬼神观、生死观、死后救济及末劫观等。第三部份内容包括道教的实践,特别是内丹修炼、斋醮科仪的神学思想,以及道教神明信仰与地方庙宇祭祀的关系。

RELS5219 The Hebrew Bible in Contexts 希伯来圣经之处境诠释 

此课程旨在向学生介绍在文学、社会政治和宗教文化的背景中研读希伯来圣经(旧约)的方法。我们期望通过研究其文学和社会背景以丰富学生的理解,强化阅读过程。

RELS5300 The Study of Islam 伊斯兰教研究 

课程向学生介绍伊斯兰教的基本概念,例如信仰的基本原理、礼拜仪式、伊斯兰教先知传记、伊斯兰文明和穆斯林对不同文化的贡献,帮助学生通过伊斯兰教教义理解当代问题以及伊斯兰教研究的方法论问题。课程设置针对初次接触伊斯兰教的学生。

RELS5312 Hindu Visions of Divinity 印度宗教的神明观 

根据印度教的世界观,"神圣"会在自然中展示自己且能够被人类经验所感知,同样印度教也因其内在的神学想象和丰富的神秘展示而著名。吠陀赞美诗被认为是神圣的和非人类的;《奥义书》提供了所有灵性的神秘想象;神圣显现为名为玛尔蒂的具体形式,或木制、石材、土制及其他材质的图像,且能够通过诗歌体验神圣。基於这些神秘的展示,印度民族运动采用部分象徵以神圣化民族的概念就不足为奇了,本课程将结合以上所有内容以及其他印度教传统的神圣想象而展开。

RELS5316 Studies of Humanistic Buddhism 人间佛教研究 

两千五百多年以来,佛教几乎传遍了世界的各个角落,并且历经了从原始佛教、小乘佛教、大乘佛教到密宗的发展。当代世界,人间佛教成为佛教发展的主流之一,践行社会福利和利人的思想在佛教活动中占主导地位。课程旨在让学生学习人间佛教的发展,包括历史、思想和实践,过程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我们研究传统佛教的基本学说,以及其与人间佛教兴起和实践的关系,例如四圣谛、缘起和菩萨观念的实践。在理解人间佛教的学说基础之后,我们将开始考察民国时期(1912-1949)人间佛教的历史。为了使学生了解佛教机构与社会的互动,课程将讨论人间佛教兴起的社会、政治、宗教和经济背景,同时考察人间佛教先驱,例如太虚法师的思想和实践,以展示人间佛教的内容。在学期末,我们将综合探讨当代人间佛教的发展,特别是佛光山佛教。

THEO5226 Theology and Feminism 神学与女性主义 

妇女经验和声音的缺失似乎是教会对长期性别不平等视而不见的结果。为改变此现状,我们必须回到最基本的问题:对於妇女的特性和地位,基督教神学所揭示的是什么?本科旨在把学生带入神学和女性主义广阔的视野和广泛的讨论中。除了介绍现代妇女和女性主义者对暴力、家庭、性、贫穷、生态、媒体等问题的评论之外,我们也鼓励学生研究西方的犹太教—基督教传统对上帝和性别的理解的深刻影响,研究女性主义者对上帝话语、罪与救赎、灵性、领导和教会的解读。

THEO5906 Methods and Paradigms of Christian Studies 基督教研究之方法与范式 

本科目旨在培养学生对基督教的跨学科研究的方法和理论有坚实的理解。本科目向学生引介基督教研究的主要任务(如历史、建构、实践等)、方法及其方法论前设,也使学生熟悉主要神学范式(如传统、自由、解放、女性主义等)及它们对神学诸学科(如圣经研究、基督教历史、系统神学、牧养研究等)的不同愿景,也会涉猎诸如基督教研究与其他学术领域的关系、其学问取向与教会取向据称的冲突,以及其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等课题。

THEO5910 New Testament in Contexts 新约圣经处境诠释 

本课程将介绍与新约研究相关的古今处境重构方法。因此,课程将用现代理论深入研究新约的相关文本,包括保罗书信、共观福音以及约翰文献之相关主题。讲师可能从以下课题中举例说明:比如保罗书信之形式、教义和伦理教导、圣餐、洗礼、神迹以及共观福音之教导、启示录的结构、约翰福音中的“我是”言论, 离别言论等。

 

Area 2: Religion, Society and Culture 宗教、社会与文化

RELS5129 Taoism and Chinese Culture 道教与中国文化 

道教作为土生土长的宗教,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产生与发展。道教对中国文化与社会有广泛影响,如天文、地理、文学、艺术、医药学、伦理道德、生活习俗等方面。课程内容将会探讨神仙信仰与艺术、道教与节令习俗、宫观建筑、吕祖道坛与扶乩、善书与道教伦理,及道教与养生等。除了课堂学习,还以实地考察配合相关课题。修毕此课程,同学可以了解道教信仰之生活实践、道教对社会文化的作用、道教文化的内涵及其生命力。

RELS5143 Contemporary Issues in Ethics, Society & Religion 宗教、社会及伦理学的现代问题 

课程旨在探讨宗教在不同伦理和文化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宗教在个人、社会和文化领域所产生的影响。课程将通过不同宗教传统的类型,考察和讨论当代伦理问题,例如生物伦理、家庭、性别、经济、公民权和认同以及国家和国际关系。换言之,本课程旨在提升学生对人、对自己和世界的责任的批判思考。

RELS5273 Catholic Social Ethics 天主教社会伦理 

课程旨在考察在天主教信仰传统中,教会对於社会问题的回应,主题包括道德与灵性的关系、社会伦理的基础、理论反思方法以及牧师的活动。课程特别关注天主教的社会教义及其发展,涉及对诸多问题的观点,例如人权、经济公正与全球化、工厂与劳工、生态学、政治参与、宗族主义以及妇女地位等等,课程也将介绍天主教社会运动与个人的关系。

RELS5314 Buddhism and Culture 佛教与文化 

两千多年以来,印度佛教文化向亚洲大陆不同方向缓慢而稳定的扩张,使得印度文化在各个时期与亚洲其他地区的历史不可分离。课程通过历史分析和理论考察,向学生介绍关於佛教对亚洲三大传统影响的学术研究,即佛教对印度、中国和日本的主要信仰、价值、仪式实践、宗教著作以及历史发展的影响。课程著重关注佛教在古代中国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其与国内社会制度(政治、经济)、文化和民俗的互动。我们的主要目标是探索此三大传统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如何从佛教广阔的思想宝库里,有选择性地将可用和可行的要素吸收入自身的思想、信仰、崇拜和社会发展。课程主要包括相关主题的文献和指定的阅读材料,授课语言为广东话,辅以普通话和英语。

RELS5325 Christianity in Chinese Literature 中国文学中的基督教 

本课程以崭新的角度探讨基督教与中国文学传统的互动关系。课程以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上半叶为期,内容主要包括晚清时期的传教士小说,以及具基督教色彩的中国现代文学(如鲁迅、冰心、许地山的作品)。透过对各文本的细读与分析,学生能开濶视野,更深了解基督教与中国宗教文化的对话、与中国小说传统的融合,《圣经》对中国文学的建构与影响,以及宗教与文学的跨学科研究等议题。

RELS5326 Chinese Religion and Literature 中国宗教与文学 

中国宗教与文学的关联既悠久又密切。中国古代文学普遍渗透了儒、佛、道等宗教思想,不少作品可视为中国宗教文化的生动缩影。本课程旨在探讨中国宗教与文学的互动关系,引导学生分析文学作品中丰富多元的宗教内涵,鉴赏宗教观念及象徵等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化表达。选读的作品主要包括中国古代小说如《西游记》和《红楼梦》等等。

RELS5337 Religion and Global Politics宗教与全球政治 (subject to university approval) 

宗教和性总是矛盾的吗? 神有性别吗? 政治领袖如何能被誉为至高无上的父亲? 我们可以从福柯的《性史》、葛兰西的监狱著作以及韦伯、马哈茂德、赛菊寇……学到什么? 本课程将宗教、性别和性视为塑造我们世界的重要权力体系。 学生将加深对宗教和性别作为学科和分析类别的理解。 作为分析类别,学生将利用性别和宗教来审视文化生产和社会制度,密切关注性别和宗教如何与其他类别的社会差异相交叉。 学生也会将指定的学术读物与新闻、媒体和自己生活中的现实例子联系起来,从而对香港、亚洲和世界背景下的性别与宗教产生新的理论理解。

RELS5338 Religion, Gender, and Sexuality 宗教与性(别)(subject to university approval) 

本课程调查宗教研究方法中宗教和全球政治的主要主题。本课程的首要目标是让学生熟悉现有的理论文献和实证研究。 第二个目标是评估最近关於宗教行为者、机构和意识形态在政策制定、国家建设、民主政治、社会运动和其他政治进程中的作用的研究。

THEO5221 Protestantism in Reform China 改革开放时期的中国基督教 

本科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基督教在中国改革开放时期的发展,关注其与中国政治、社会、思想的变化。主要课题涉及政教关系、三自爱国运动、宗派与神学反省等。

THEO5926 Christianity and Chinese Culture 基督教与中国文化 

基於对本色化的传统理解,文化常被视为静态实体。我们将以近代中国历史为背景,探讨比较基督教和中国文化这两股力量竞争及影响。本课程也是开放的,不断吸纳当代中国的新潮流和新发展。


Area 3: Religion, Life and Wisdom 宗教、人生与智慧

RELS5146 Religious Education and Personal Growth 宗教教育与个人成长 

课程将理解发展心理学领域的理论和研究,并思考其与宗教教育工作的关系。课程将特别探讨道德发展、信仰发展和灵性发展的议题,理解宗教教育自身的意义及其所引伸的群体,以探索促进个人发展的机制。 

RELS5323 Life and Death in World Religions 世界宗教的生死观 

生与死是世界各大宗教关注的核心命题,生死观对不同层面的宗教实践产生重要影响。本课程以主题研究为进路,通过对宗教教义、文献、礼仪和象徵等方面的考察,比较世界三大宗教传统(包括印度、中国与亚伯拉罕传统)之生死观的独特性和共通性,以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的宗教理论知识,扩阔学术视野,为其修读各宗教范畴的进阶课程作好准备。

RELS5327 Life Wisdom in Religious Classics 宗教经典中的人生智慧  

世界各大宗教的经典蕴藏着丰富的知识、灼见及智慧,揭示了有关自然、现实和人生的奥秘。不同文化所积累的古代智慧往往仍适用於当代的处境。本课程以文本与故事研究为进路,探讨世界各大宗教对智慧的理解和表述上的异同。通过对宗教经典的选读,学生能吸收当中的智慧之源,从而刺激他们反思自己的人生路向、对世界的看法,以及人类所面对的种种问题。选读的经典可包括《庄子》、《法华经》、《圣经》、《古兰经》与《薄伽梵歌》等,而确实的书目则根据该年任教的老师或有所调整。

RELS5328 Taoism, Health and Nourishing of Life 道教、健康与养生 

本课程旨在探讨丰厚的中国道教修炼传统。课程首先研读道教内修经籍,如《抱朴子内篇》、《悟真篇》、《灵宝毕法》、《金华宗旨》等;学生将会学习到道教的「气」观如何塑造其对健康及长生的追求,以及发展其内炼的实践,如内丹、静功、气功等。本课程强调授课、阅读经籍与修炼实践结合。

RELS5329 Buddhism, Right Mindfulness and Meditation 佛教、正念与禅修 

本课程围绕「正念」为中心,讲授佛教探寻内在平静和终极快乐之道。课程兼重理论和实践,除了介绍基本的佛教人生哲学,诸如「烦恼」、「无我」、「中道」、「正念」等课题,并会探讨这些古老的人生智慧,对现代人的生命究竟有何裨益和价值。在课程的中段和尾段,将教授正念禅修的基本观念和方法,并引导学员将禅修心法融入日常生活中,随时体会身心自在的禅悦与法乐。

RELS5335 Understanding Religion through Film 从电影看宗教  

本课程透过电影赏析,帮助学生认识东西宗教之本质和概念,并会探讨宗教如何构成一个重要的人类文化现象,丰富人类的物质与精神文明。此外,本课程将透过特定的电影作品,激发学生反思人生的价值与意义。在方法论上,则会从宗教研究的角度,理解电影如何藉视觉叙事方式建构及传递其宗教意涵。同时,课程亦会鼓励学员从跨学科的视角,赏析电影的符号及美学元素。

 

Area 4: Special Topics in Religious Studies 宗教专题研究

RELS5322 Research Paper in Religious Studies 宗教研究学术论文 

学生可透过与个别督导导师及相关研究领域的教职员共同计划《宗教研究学术论文》从而建立及获得一些概念和技能。每位学生必须在个别督导下就认可的主题撰写不少於15,000字(中文或英文)的宗教研究学术论文。学生将能够掌握一些研究和撰写宗教研究论文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并可为申请哲学研究硕士/哲学研究博士课程作更好准备。纵使整个研究过程均有小组和个别督导,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一门自学课程,学生的主动性是最重要的。

RELS5331 Special Topic in Religious Studies I 宗教研究专题(一) 

本课程的研究专题每年不同,一般为有关不同宗教传统、社会、文化或生活等。

RELS5332 Special Topic in Religious Studies II 宗教研究专题(二) 

本课程的研究专题每年不同,一般为有关不同宗教传统、社会、文化或生活等。

RELS5333 Field Studies of Religious Culture 宗教文化田野考察 

课程旨在通过特定宗教的空间、地理和物质的综合纬度,帮助学生真正地理解文本知识以及更深入地解读宗教,从而通过关於宗教文化的田野考察来完善课堂学习。本课程占3个学分,修读方式以小组学习和对甄选的国内外宗教场所之访视为主。课程目标是为学生提供生动、具体、长达至少三昼夜的校外学习经验,来强化学生的课堂学习。每次教学行程都将由经验丰富的教职员组织和带领,每年的访问地将视当年教师确定的科目主题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