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Events & Activities (MAICS)

Events & Activities (MAICS)

Events & Activities (MAICS)

讲座: 培育「鸭兔」新物种:冯峰观念艺术二十年 (2019-03-30)

MAICS X HK01 合办讲座
题目: 培育「鸭兔」新物种:冯峰观念艺术二十年
日期: 2019年3月30日(周六)
时间: 上午10时半至中午12时半
讲者: 冯峰教授 (广州美术学院 实验艺术系)
主持: 彭丽君教授 (香港中文大学 文化及宗教研究系)
场地: 香港中文大学 利黄瑶璧楼四号演讲厅(ELB LT4)

 


你知道吗,有个新物种,名字叫「鸭兔」?
 
著名奥地利哲学家维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 1889-1951在《哲学研究》里,引用了这幅诱发视觉错觉的含混图像,指出人们观看活动中包含了两种情况:第一种,看到兔子并且一直看到兔子,反之则只看到鸭子;第二种,闪现,即图像被交替地看作兔子和鸭子。藉助鸭兔图,维根斯坦旨在说明,一个图像或一个语词的含义不是固定的,其实包含著多个面向,但人们往往由於单一倾向,而仅仅将一个面向误认为图像或语词的全部意义,随即引起各种围绕意义混淆而产生的谬论与争辩。

藉助现代心理学对含混图像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观看,不仅仅是看那么简单,能看到甚么,不能看到甚么,更是由观看者所持观念所决定:倘若观看者预先具有兔子的观念,他就更倾向於首先看到兔子,认为这是一幅兔子图像;也就是说,观看者所看到的,与图像本身未必完全等同。既然先入为主的观念深深影响了人们的观看活动,那么我们能否锻炼出不仅看到兔子或看到鸭子、而是看到图像本身鸭兔并存的含混性的观看方法?既然观念制约著人们对世界的理解,那么,如何松动固有观念,创生出能够重塑理解框架的新观念?
 
带著维根斯坦的鸭兔图启程,以实验艺术结合视觉经验与思想观念,冯峰在他的观念艺术(conceptual art)二十年实践里,不但精心饲养一个名为「鸭兔」的新物种,更培育出不断颠覆常识、催生新观念的工作方法,以其破格、瞩目而又耐人寻味的艺术与设计作品,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的中坚力量及中国南方重要的艺术家。
 
这次讲座提供了难得机会,让我们和这位重要的中国当代艺术家、当代艺术资深教育者、深圳华·美术馆馆长面对面交流。冯峰教授不但会为大家讲述主要作品的创作理念,分享二十年的艺术实践经历,更欢迎与主持人彭丽君教授以及广大听众交流互动,增进粤港两地文化艺术界的相互参照与彼此理解。

*以上文字资料由HK01提供


讲者 | 冯峰

冯峰,1967年出生于中国东北,1991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生活工作於广州。  现任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实验艺术系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实验艺术艺委会委员,深圳华· 美术馆执行馆长。作为中国当代艺术的中坚力量及中国南方重要的艺术家,冯峰多年来进行当代艺术、实验设计、建筑及写作等多个领域的跨界艺术创作。艺术作品曾在中国、美国、英国、法国、义大利、韩国、日本、挪威等多个国家展出,并在巴黎、北京、广州、深圳、香港、上海等地举办个人艺术展览。他也是2010年西安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标识性建筑紫宸殿——「时间中的宫殿」设计者(与澳大利亚IAPA合作)。作品被录入《新中国美术60年》、《越界:中国先锋艺术1978-2008》、《中国当代艺术史:1978—1999》。著作有:《时间的残渣》艺术创作手记(由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出版),《盛宴:冯峰作品1991-2008》以及《图像:叙述与再现》、《形态:转译与生成》、《语汇:元素与秩序》、《观念:认识与表达》等艺术教学文献。

 
主持 | 彭丽君

彭丽君现职香港中文大学,为文化及宗教研究系教授,於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取得比较文学博士学位,毕业后一直在香港任教。研究范围包括香港电影、视觉文化、知识产权论述、以及毛时代的中国和世界毛主义。中文出版包括《哈哈镜:中国视觉现代性》(2010,2019)《复制的艺术:文革期间的文化生产与实践》 (2017)、《黄昏未晚:后九七香港电影》(2010,2018),以及即将出版的雨伞运动专著。她曾於2008 年取得中文大学卓越研究奖,以及2012年蒋经国学术出版奖。

 

photo photo photo photo
photo photo photo photo
photo